查看原文
其他

创投荟 | 中国无人驾驶之路如何走?他做出了回答

编辑部 科技与金融杂志 2022-10-09


当你走进一个智能园区,无人驾驶车辆已经在大门口等候:当你上车后,车辆自动开启将你送达目的地;在车上,你可以做除驾驶之外的任何事情,包括小憩、娱乐和工作等……这不是科幻大片,也并非遥不可及。出意外的话,将会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现实。
2016年诞生于硅谷的普思英察,是无人驾驶的“头号玩家”之一。公司CEO刘少山博士、CTO俞波博士和他们的技术团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及先进算法,自主研发出“龙飞感应模组”(DragonFly),实现低成本无人驾驶导航定位及路况识别,为1到5公里范围内的出行场景(如工业园区、学校园区等封闭式场景)提供低速无人驾驶方案。


俞波

普思英察CTO


采访、文|李慧

图|由受访者提供


无人小车驶向国际舞台

近年来,无人驾驶的黑科技不断刷新着人们的生活。在各大龙头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越来越快、越来越多地推出新技术的背后,是全球无人汽车市场空前激烈的竞争,市场机遇稍纵即逝。毕业于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的俞波博士,看准了汽车行业的“变革点”——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的融合,不仅能改变人们的用车体验,更将带来崭新的科技出行图景。


普思英察成立不久,俞波便加入了公司。回想起公司发展的重要节点,他不假思索地说道,“第一个重要节点是在2017年9月,我们带着当时最新研发的机器人亮相‘英伟达GTC CHINA大会’,同时作为GTC CHINA live demo环节唯一在现场进行动态展示的室外机器人。第二个重要节点是在2018年10月,我们带着自主研发的智能感知模组龙飞(DragonFly)、无人移动零售车和无人履带车参加在深圳举行的‘2018全国双创周深圳活动暨第四届深圳国际创客周’,并作为深圳会场唯一一家与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现场连线交流的企业。”


与此同时,普思英察无人小车也开始驶向海外,比如今年在巴萨罗那举行的“2019世界移动通大会(MWC2019)”上,普思英察的无人小车选择在350公里以外的西班牙瓦伦西亚市,通过5G技术向主会场提供一天8小时的自动驾驶全过程直播。“通过这次展示,可见无人驾驶与5G技术的结合,将对我们生活和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俞波说。


对企业来说,资本、资源和技术缺一不可,普思英察也不例外。有业内人士认为,新造车运动堪称是最烧钱的创业游戏,而普思英察在成立短短3年内,受到了众多资本的青睐。对此,俞波表示,资本主要是认可普思英察所在的行业及其团队。但他也切身感受到,由于外围环境变化,今年的投资热度普遍下降。“大家现在的状态回归到技术和商业的本质,专注于将无人驾驶技术快速地实现商业化落地。”


安全性是无人驾驶的决定因素


人工智能时代已至,在展望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时,出行将是最先被影响的领域之一,无人驾驶的到来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2018年,Uber无人驾驶车辆发生一起致死交通事故,震惊全球。在俞波看来,安全仍然是发展无人驾驶面

临的最大挑战。


为此,作为公司CTO(首席技术官)的俞波和他的团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研发出一款基于计算机视觉感知技术的传感器“龙飞感应模组”(DragonFly)。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做到长基线硬件配置的商品化计算机视觉感应模组,在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直接对标的竞争产品。


据俞波介绍,“龙飞感应模组”采用的是“摄像头 + G P S + I M U ” 融 合 的 方 式 , 依 靠 S L A 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确定车辆的位置信息,同时识别路上的车辆、行人、车道线、交通标识和红绿灯等物体,并做出决策和导航。


俞波进一步说明,“龙飞感应模组”不仅可以输出同步的相机数据和IMU数据,还能通过配套软件做到障碍物识别、深度感知和实时图像传输等功能。它相当于机器人及无人驾驶汽车的眼睛,“通过双目立体摄像头,驾驶者可以有效掌握周围环境,轻松地面对各种复杂的路况。”


对于俞波和他的团队而言,生产一款可靠的立体视觉传感器一直是一个难题。为此,他们完善了镜头、图像信号处理、图像感知、机械设计、校准、计算单元和算法共7个不同层次的技术。回顾整个研发过程,他庆幸在前期阶段做了充分调研,令团队可以准确地把握研发方向。


“假如以每个月为一个时间节点的话,这一年多以来的每一个月对于我而言都非常难忘,因为我们每个月都会克服很多技术难题,令产品的性能得以逐步提升。例如为了估计车体震动对产品的影响,我们专门买了一套振动仪,模拟车体的震动对硬件和结构的影响。”俞波说。


技术研发不能等、不能靠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留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普思英察一直以来坚持做的是应用于大型社区、游乐场等封闭园区场景的无人小车,而非大众所熟知的无人驾驶乘用车。

对此,俞波解释道,“从出行角度来看的话,乘用车已经有谷歌、滴滴和百度等巨头在做;在0到1公里范围内,前有摩拜、美团,后有哈啰、青桔;而在1到5公里的出行范围中,我们还是有机会的。目前全国各地有很多产业园、软件园,通过无人小车,可以实现端到端的全覆盖。我们通过调研可知,这个范围内不仅有运人的需求,还有运货的需求。”


即便是在封闭的园区场景内行驶,俞波和他的团队在实现商业化落地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实际上,园区的路况十分复杂。因为在园区里面,行人拥有绝对路权,机动车辆也不会严格地遵守交通规则。这一点与城市道路场景有所不同。


畅想无人汽车的未来图景,俞波认为有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在智能汽车领域,“中国速度”正引起全球关注。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在无人驾驶这个时代风口下,中国该如何拔得头筹?


俞波认为,无人驾驶技术在美国兴起,从软件和硬件技术积累的角度看,中国在整体技术上难免落后于人。然而从新兴技术的发展角度看,特别是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芯片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令中国在未来引领世界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成为可能。我们国家拥有巨大的交通和路况数据,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普思英察始终坚持技术的自主研发,目前已经积累了上百项国内外的专利,并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我们在多年的研发中总结出一点:技术研发不能等、不能靠,否则就会落后,最终受制于人。

本文刊登于《科技与金融》杂志2019年10月刊。

欢迎微信分享,如需转载请与编辑部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